
2016年10月27日至28日,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在湖南省湘潭市召開2016年高端主題工作會。國家認監委副主任劉衛軍、國家認監委辦公室主任黃繼先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認證認可》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徐德峰主持會議,業內18家認證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圍繞“認證機構如何從供給側實現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進行了專題研討。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推進,認證行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變化和挑戰。認證行業,特別是行業中擔當引領作用的主流認證機構,需要以歷史的眼光和勇氣,以更大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面對改革中帶有聯動性、廣泛性和支點性的實質性問題,成為深度參與并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力量。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 劉衛軍
針對認證行業如何在服務國家供給側改革中發揮作用等問題,認證機構負責人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國家認監委副主任劉衛軍認為,目前認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問題是認證供給的質量和水平不高,遠遠滿足不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認證作為國際通行的質量基礎工具,尚未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從今年上半年國家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明顯不足,滿足不了現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對產品和服務高品質的需求。認證行業,作為高技術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理應通過高品質的服務來提升國家產品的供應水平。他認為,從機構層面來講,認證機構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結合當前新技術、新領域、新業態的形勢和需求,認證機構要多制定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標準,研發能夠為企業提供觀念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等具有高技術含量的認證項目。
國家認監委這幾年也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個核心的理念就是釋放機構活力,一個是準入政策進一步放寬;其次是規范市場,加強監管,給認證行業營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環境;第三是支持政策。
他指出,當前認證認可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一是國家政策發展環境的巨大支撐;另外,更大的利好是認證認可作為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社會各界越來越認識到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重要性。但認證能否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提升認證的供給水平,取決于認證行業自身的供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這是重中之重,需要業內共同努力。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辦公室主任 黃繼先
國家認監委辦公室主任黃繼先建議大家在認證機構的發展問題上放開眼界。認證機構不能只是當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同時也要成為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認證認可新機制的設計者、建設者、創造者和信息的傳遞者。他希望機構管理者在拓展業務時,站在更高的層次和高度來思考問題。同時,他也希望認證機構加強與國家認監委的信息聯系,從機構層面建立信息溝通機制或者信息報送機制,及時發現問題、提出不足,分析解決問題。

中國認證認可協會 副秘書長 徐德峰
徐德峰在總結發言中表示,供給側改革給認證機構、認證行業提供了一個發揮作用的機會,這個需求非常明確,也非常大。對于認證機構來說,最重要的是分析需求,提升自己,在深入理解和把握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認證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
主題工作會上,各機構負責人圍繞主題,結合各自機構實際情況,針對供給側改革形勢,深入探討了認證與供給端、需求端的有效對接,從管理手段、產品設計、創新能力、市場監管等多方面進行了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