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第一部專門的法規,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為我國碳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開啟了我國碳市場的法治新局面。
山東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企數量和履約量均居全國第一
在28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肖永濤介紹,目前,我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力企業有300余家,企業數量與履約量分別占全國的1/7和1/10,均為全國第一,再加上后續碳市場不斷擴圍,我省碳排放管理工作任務將更加艱巨。
《條例》的出臺為我省推動碳排放數據質量提升,強化碳排放交易監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肖永濤介紹,下一步,山東將深入落實《條例》,制定出臺我省貫徹落實《條例》實施方案,重點從加強碳排放數據管理、日常監管、宣傳引導等方面,著力完善制度機制,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加強重點排放單位、技術服務機構幫扶指導,進一步提升全省碳排放數據質量,保障全國碳市場健康運行;深度做好“碳文章”,以《條例》實施為契機,加強對履約和市場形勢的分析,服務省內重點企業碳資產管理,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山東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額已達102.75億元
備受關注的《條例》即將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望首次擴圍,那么山東排放權交易覆蓋了哪些行業?下一步是否有擴圍計劃?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劉憲勇在回答新黃河記者提問時介紹,山東省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機制下開展交易和履約工作,自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以來,目前只納入了發電行業。我省每年300余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參與碳市場履約,截至2024年3月,共有295家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交易,碳排放配額累計交易量1.9億余噸,成交額102.75億元。
“關于碳市場擴圍工作,我省正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做好碳市場擴圍的準備工作。”劉憲勇說,按要求每年對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8個行業700余家重點排放單位開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工作。配合生態環境部開展碳市場擴圍專項研究,組織對重點行業的配額分配方法、核算報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擴圍實施路徑等提出意見建議。
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對于政府部門、行業以及重點排放單位,都是新生事物。國家一直堅持成熟一個行業、納入一個行業的原則,主要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國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體要求,綜合考慮行業的碳排放量、數據質量基礎、減污降碳協同、行業高質量發展等因素,優先納入碳排放量大、產能過剩嚴重、減污降碳協同效果好、數據質量基礎好的重點行業,確保碳市場的健康發展。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按照生態環境部的統一部署,扎實做好碳市場建設的基礎工作,為全國碳市場擴圍做好準備,積極指導企業加強碳資產管理,不斷提升全省碳排放數據質量,推動相關行業和重點排放單位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劉憲勇表示。
信發集團:積極為納入碳市場做準備
電解鋁行業生產工藝邊界清晰一致,數據溯源易得且準確度較高,質量有保障,屬于碳排放數據基礎較好的重點行業之一。近日,生態環境部面向社會公開征求鋁冶煉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工作相關技術指南,電解鋁行業將成為繼發電行業之后,第2個準備發布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工作技術指南的重點行業。
在28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信發集團副總經理張懷濤透露,信發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電解鋁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在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正積極為納入碳市場做準備。
積極配合電解鋁碳排放數據溯源調研工作。信發集團積極配合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的碳市場擴圍研究工作,從核算邊界、生產工藝以及排放源數據的計量、溯源、獲取、存證等方面提供了翔實的生產證明材料。
進一步完善碳排放體系,利用信息化數字賦能,提高數據質量和效率。持續不斷地完善電解鋁行業碳排放的體系建設,明確崗位職責,配置完善計量器具,保障數據溯源,做好數據存證,確保數據質量。推動產業信息化數字賦能。啟動雙碳智服平臺建設,構建涵蓋集團所有產業的碳排放核算體系,最終實現數據直采和智能核算。
推動技術合作,提升集團碳排放能力建設。信發集團與國家和省有關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推動鋁冶煉行業碳排放能力建設,申請編制的《鋁冶煉行業碳排放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技術規范》已獲得立項,同時集團還參與電解鋁溫室氣體測量方法和碳足跡評價團體標準的制定。
開展有色行業煙氣排放直測和核算對比研究。集團立足完善的有色產業鏈條,和科研機構合作,識別鏈條上的排放源,開展電解鋁、碳素、氧化鋁等生產中二氧化碳排放直接測量法與核算法數據對比,為我國鋁冶煉生產企業碳排放核算、碳排放交易計量技術方法制定和實施提供實踐經驗。
積極調整能源結構,發展綠色新能源,實現源頭減碳。電解鋁行業的主要排放源是電力間接排放。集團計劃投資約50億元,建設總裝機容量約100萬千瓦時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目前部分負荷已經實現并網發電;計劃合作投資76億元,建設裝機容量135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前期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項目全部投產后,至少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50萬噸。
“下一步,集團將一如既往地多措并舉,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為碳市場健康發展和‘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信發力量。”張懷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