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制定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對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作出部署,要求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體系,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3年相關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
中央企業集團公司要統籌推動上市公司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機制,提升ESG績效,在資本市場中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立足國有企業實際,積極參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規則、ESG績效評級和ESG投資指引,為中國ESG發展貢獻力量。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業治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力爭到2023年相關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2021年A股,共有1408家公司獨立發布報告,另有4660家公司主動披露加強環境保護等信息。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指出,近九成上市公司召開了2021年業績說明會,其中只有約1/4披露了ESG或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有待提升。
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共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440戶,其中境內超過350戶!
那ESG到底是什么?
如何進行ESG報告撰寫?
ESG報告有什么意義?
具有中國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規則、ESG績效評級和ESG投資指引如何構建?
ESG是什么?
ESG包括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ESG的概念最早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04年提出,目前在資本市場,已成為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截至2021年底,我國存續的“泛ESG”公募基金約200只,總規模突破2600億元,較2020年末近乎翻倍增長,新發產品數量接近過去5年的總和。
E(environmental)=環境
S(social)=社會
G(governance)=治理
ESG在環境、社會、治理基礎上細化各種指標體系,被公司用來規范和監督自身行為,是一種關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績效,是一種新的價值理念和評價工具,將深刻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的方向。
ESG注重可持續發展,倡導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更加注重環境友好(E)、社會責任(S)以及公司治理(G)。ESG投資是指在投資實踐中融入ESG理念,在傳統財務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個維度考察企業中長期發展潛力,找到既創造經濟效益又創造社會價值、具有可持續成長能力的投資標的。
ESG的起源及其火熱的原因
ESG的起源
馬克·墨比爾斯
當公司不受任何管制時,它們往往會表現極差,因為它們在追求價值時沒有充分考慮外部性——經濟活動對不相關第三方的附帶影響。
它們傾向于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不是負責任、公平或公正的解決辦法。其結果是導致環境退化、供應鏈上的社會和經濟剝奪、腐敗、盜竊以及其他違法行為。
至少從18世紀開始,資本供應者就一直在努力通過選擇性投資來規避違法的公司。
在《金錢的使用》一書中,約翰·衛斯理,衛理宗創始人,敦促他的信眾不要讓他們的企業傷害他們的鄰居,規避諸如制革工業和化學制品等可能損害工人健康的行業,并避免投資于武器、酒精和煙草等“罪惡”的產品供應商。
在1861年美國內戰前,許多人從奴隸貿易中積累了財富,但教友派(貴格會)的成員不在其中。自18世紀中以來,他們被禁止參與奴隸貿易。
1972年6月,9歲的越南姑娘潘金淑在極具破壞性的凝固汽油彈的襲擊下,赤身裸體地奔跑著逃離村莊。
這張由黃功吾拍攝的普利策獎獲獎照片引起了憤怒,由此引發了民眾對凝固汽油彈制造商陶氏化學公司和其他在越南戰爭中獲利的美國公司的抵制。
當南非處于廣受批評的種族隔離制度的時候,許多所謂的道德信托和良心基金以及數十個州和地方政府,通過了禁止投資南非股票的法律或規則。
1987年7月,《商業周刊》估計,此類基金總額約為400億美元;而根據紐約某智庫的經濟優先權委員會的數據,1984年此類基金總額僅有400億美元。也就是說,僅僅3年間就增長了一個數量級。
社會投資論壇成員中的基金經理在1983—1987年增加了3倍。
上述做法和世界其他道德投資者使用類似的篩選方法,給南非公司帶來了壓力,使它們失去了許多全球的商業融資來源。
這種壓力的原理很簡單。有一筆錢——M,可供公司使用。E是M的一部分,進行了道德篩選。通過道德測試的公司可以獲得M,但那些不能通過道德測試的公司只能獲得M-E這部分資金量。
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后者的資本成本將高于前者。
最終,一些雇用了3/4的南非籍職員的企業簽署了一項憲章,呼吁結束種族隔離。在1987—1993年,南非白人民族黨與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ANC),即反種族隔離運動,就結束種族隔離和實行多數統治舉行了會談。
1990年,包括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在內的非洲國民大會領導人獲釋出獄。種族隔離立法于1991年年中被廢除,為1994年4月的多種族選舉鋪平了道路。
當然,禁止在種族隔離的南非開展投資并不是外國對南非執政黨施加的唯一壓力,但是它幫助南非商界看到曙光,它對該國多種族民主化的貢獻不應被低估。
反種族隔離運動的成功,首次證明了對社會負責的投資者所具有的強大力量。在種族隔離政權煙消云散之后,這一力量依然存在。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社會責任投資者的注意力轉向了綠色問題。
1962年,蕾切爾·卡森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寂靜的春天》中對過度使用農藥導致環境退化問題提出了警告,自此這成為嬰兒潮一代關注的熱點問題。
巴克明斯特·富勒在1968年發表了《地球號太空船操作手冊》,深入分析了世界對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和天然氣)過度依賴的危險性。
從1968年至1972年,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在《全球概覽》上以全新的行星視角觀察人類的生存環境,該靈感來自從太空遙看地球的圖像。它聚焦在自給自足、生態和“整體主義”思想,認為萬物皆有聯系。
該雜志第一期封面圖片是1967年由ATS-3衛星拍攝合成的地球的第一張彩色圖像。
由美國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創立的十年一次的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關注因石油泄漏、工廠電廠污染、未經處理的污水、有毒的垃圾、農藥、土地流失和野生動物滅絕等一系列問題對地球造成的危害。
1970年首個世界地球日導致美國設立國家環境保護署,出臺《清潔空氣、清潔水和瀕危物種法》。
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為環境保護共同方案的出臺鋪平了道路,并導致1997年《京都議定書》和2016年《巴黎協定》等一系列倡議的出臺。
1987年,聯合國出版了《我們共同的未來》,這是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這一年,馬克被任命管理世界首只新興市場基金。
這份報告由挪威前首相、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主席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提出,因此也被稱為《布倫特蘭報告》。
報告重點關注多邊主義和各國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相互依存關系。該報告被視為1972年斯德哥爾摩會議精神的復興,堅定地將環境問題納入政治議程。
長期以來,大企業是環保主義者的敵人。艾琳·布勞克維奇就是一個例子。
她是一位沒有受過專業法律培訓的單身母親,然而,1993年,她成為起訴加利福尼亞太平洋天然氣和電力公司的關鍵人物,并贏得了官司。
她的事跡被改編成電影《永不妥協》,由朱莉婭·羅伯茨主演并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但是,環保主義者與大企業之間的敵對狀態有所改觀。
瓊·巴伐利亞和丹尼斯·海斯是第一個世界地球日的協調員,他們于1989年創立了環境責任經濟聯盟,這是一個匯集投資者、環境組織和其他公益團體的組織,致力于與企業合作解決環境問題。
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 Global Compact)發布《有心者勝》(《Who Cares Wins》)報告,首次提出ESG概念。2006年,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列出6大原則、34項建議可行性方案,作為投資者投資準則,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納入投資決策考量過程,成為國際上檢驗投資者履行責任的重要指針。
優秀的ESG表現可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價值、降低系統性風險、提高運營效率和法律保障等作用。
隨著ESG受到各國政府和監管部門重視,ESG投資逐漸從歐美走向全球,成為國際投資界主流趨勢。
近段時間,全球主流國家陸續開始確定雙碳目標(碳中和、碳達峰)?!疤级▋r、煤炭逐步推出、清潔能源應用、新能源車、低碳建筑……”成為最近的投資熱詞,而這些也都符合ESG投資理念。
同樣,在國內的資本市場,雙碳目標的確定對ESG投資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ESG內涵高度契合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要求,也受到國內金融業界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認可。
ESG的評價指標,報告如何寫?
從應對監管到主動作為,我國正持續完善企業碳核算標準規范的體系建設,探索符合國情的企業氣候信息獲取方式。據中國能源報記者朱妍報道“對于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而言,碳排放信息披露是ESG可持續發展指標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氣候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也可以幫助利益相關方,包括公眾、投資者、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了解企業碳減排的目標和行動。”中國石化綠色低碳處副處長王之茵稱。
目前國際上ESG理念及評體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各國際組織和交易所關于ESG披露和報告的規定、評級機構對企業ESG的評級、以及投資機構發布的ESG投資指引。在企業ESG評級體系中,不同的評級機構所關注的指標有所不同,部分常見ESG指標如下表所示。
建立完善的ESG投資策略、投資政策、考核體系是一件系統龐大的工程,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應將ESG理念深入到血液和骨髓,為被投企業賦能,為投資人增值,為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ESG的意義
環境指標E中包含的碳排放量等多項節能減排指標,是衡量企業在“碳中和”方面的重要考量方式。
在我國碳金融市場尚處起步階段,ESG投資產品的國際化特點可以為市場提供低碳發展、“碳中和”戰略目標實現路徑的有效補充。ESG作為“30·60目標”達成的重要配套支撐,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將是中國重要的下一步。
政策與監管層面,ESG是促進綠色轉型的主要動力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在政策制定環節納入ESG的考量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基礎,從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個維度出發,通過發揮政策引導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產業的綠色發展及轉型。監管層面,一方面將ESG納入行業規范可提高整體行業的ESG表現,促進行業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行業的碳排放水平和碳中和風險;另一方面,通過分發揮監管部門的規范作用,構建統一ESG行業信息披露標準也是有效推動碳中和進程重要手段。
金融機構層面,ESG是應對氣候風險,踐行低碳投融資的重要抓手
對于銀行類金融機構來說,踐行ESG理念可以減少因自身業務活動、產品服務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通過構建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將ESG納入授信全流程有助于促進金融支持進一步向低碳項目及低碳企業傾斜。銀行業金融機構以ESG為抓手,通過提供多樣化的低碳金融產品,促進低碳、循環經濟的發展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對于投資類金融機構來說,碳中和的提出進一步對投資市場及投資策略產生了影響。通過將ESG納入投資決策流程,投資類金融機構可以根據碳中和目標適時調整投資戰略,主動識別和控制與碳中和密切相關的風險,積極踐行低碳投資,擴大對綠色領域的投資規模,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實現碳中和經濟支持。
企業層面,ESG為碳中和目標的達成提供基本保障
企業層面,ESG可以有效綜合衡量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目標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企業自身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基礎條件。
企業戰略角度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使得節能減排不僅出于企業承擔環境與社會責任的目的,更成為了企業宏觀戰略發展中的一部分。將ESG的發展理念融入企業規劃并構建ESG組織管理體系,可以幫助企業在立足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滿足各方利益相關者的期望與要求,共建共享可持續發展理念,以更明確的實施路徑,更專業化和規范化的管理流程,深入踐行ESG行動目標及氣候變化相關的管理實踐,實現企業碳中和的長遠愿景。
企業運營角度
ESG將助力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碳中和績效的達成;同時通過加大綠色技術的研發和產品創新,可以促進企業以科技手段推動碳中和的實現。此外,ESG表現較好的企業可以獲得更多各方利益相關者的信任,憑借更好的信用品質,企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拓寬融資渠道和成本,為達到碳中和目標提供更多資金支持。
建設銀行ESG實踐
近日,建設銀行召開對公客戶ESG評級體系項目啟動會,會議由首席風險官程遠國主持,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
建設銀行表示,ESG評級體系項目將致力于達成三個目標:
一是構建客戶ESG評級模型,借鑒國內外先進ESG評級經驗,結合建設銀行業務發展特點和需求,分行業構建符合建設銀行對公客戶實際的ESG評級模型,識別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繼續保持客戶風險評級領域的同業領先地位;
二是根據上市公司或發債企業的ESG表現構建ESG相關指數,追蹤客戶ESG評級表現,為關注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投資者提供更為明確的投資信號,以滿足不同責任投資人需要,引導可持續投資;
三是梳理并探索優化ESG要素在信用評級中的體現應用,助推信貸業務健康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建設銀行持續推動ESG理念與戰略、管理、運營、披露的融合與創新,持續探索、構建、躬耕金融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新模式,以新金融塑造韌性發展,得到社會各方及資本市場認可。
下一步,建設銀行將參考和借鑒國際先進金融機構經驗,在適應建設銀行客戶群體、業務特點和政策環境的背景下,以數據為主要驅動,構建對公客戶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體系,穩定有序推進綠色金融業務與信貸業務發展。
具有中國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規則、ESG績效評級和ESG投資指引如何構建?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建宇表示,實現碳中和目標,要求政府、企業、個人等相關主體將“碳”納入日常決策,氣候信息披露是基礎?!澳壳耙延胁簧倨髽I開展信息披露行動,但存在自愿披露格式不統一、數據不清晰、缺乏統一方法學等問題。生態環境部印發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已于今年2月正式生效,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作出了更加規范、要求更高的部署?!?/span>
相比前期,環境指標不再只是停留在概念層面。剛剛過去的年報季,主動披露的企業明顯多了起來。
“寶武是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去年代表鋼鐵行業發布了碳減排宣言,今年將首次發布集團綠色低碳發展報告,除了披露二氧化碳減排情況,還將披露包括另外5個類別、7種氣體,涵蓋供應鏈整個碳足跡的碳排放核算結果,而且數據經第三方機構核查驗證。”寶武集團碳中和辦公室碳減排高級專員李愛菊舉例。
另據王之茵介紹,中石化已發布國內首只油氣行業綠色債券、推出首船碳中和原油,正在計劃成立中石化碳中和基金。“整個碳信息披露工作是從被動滿足監管要求,到主動應對氣候變化的轉變過程。未來,我們會更新完善碳信息披露的管理制度,進一步通過信息化、智能化加強數據管理。在綠色投融資過程中,金融機構會進行相關金融調查,了解碳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信息,這些要求也促使我們提升碳排放信息披露工作。”
披露要求不斷提高,挑戰隨之而來。中國能源報記者朱妍了解到,現有報告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企業的理解不到位,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在企業個體披露的基礎上,下一步還需細化到分行業、分板塊、分產品的披露標準,與同行業、同類產品實現對標,同時挖掘減排潛力,進而倒逼氣候信息披露能力提升。
“氣候信息披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分步實施,每個區域、每家企業的情況也不一樣。”李愛菊建議,明確信息披露主體、統計口徑,明確量化數據類型,以及不同企業的披露方式,制定實施細則,通過碳市場披露的數據要經過第三方核查機構核查,確保透明性和真實性?!捌髽I要加強碳排放數據管理,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數據披露質量。
以典型的高碳排放企業為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戰略與研發中心高級專員張倩云認為,披露應當以定量指標為重點,明確數據量化的核算方法,盡量提供可比較對標的數據?!安捎玫谌津炞C方式,對披露報告使用的數據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建議根據各行業特色來建立關鍵性指標,更全面反映企業能效水平、碳排放績效,并開展同行業對標?!?/span>
“我們發現,金融機構碳核算離不開企業碳信息披露,尤其是氣候投融資,一定要有企業信息作為基礎。科學有效的核算方法,不僅能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也能提升企業披露信息的動力。”廖原透露,多地大數據正在為金融機構、企業建立“碳賬戶”,部分環境交易所也在依托碳市場數據平臺展開探索,“接下來將持續完善企業碳核算標準規范的體系建設,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企業氣候信息獲取方式和模式?!?/span>
來源 | 網絡
聲明 |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立,僅供學習參考、交流之目的。
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