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
海關涉稅要素申報規范認定標準公告來啦!
10月28日,海關總署修訂發布《海關高級認證企業標準》(海關總署公告2022年第106號),其中通用標準“1年內企業無報關單涉稅要素申報不規范情形"受到企業的廣泛關注。11月17日,海關總署發布2022年第114號公告,公布《海關涉稅要素申報規范認定標準》(詳見文末閱讀原文,以下簡稱《認定標準》)。今天小編為大家詳細解讀,趕緊看過來吧!
一、為什么要發布《認定標準》?
加強涉稅要素申報規范管理,有利于穩定企業預期、提升企業合規申報水平、降低企業通關成本、防范化解稅收風險。為配合《海關高級認證企業標準》發布,統一認定標準,引導企業更好合規申報,避免因涉稅要素申報不規范導致信用降級、處罰,本次發布《認定標準》。
二、什么是“涉稅要素申報規范”?
涉稅要素申報規范,是指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履行自主申報、自行繳稅主體責任,按照海關相關規定,真實、準確、完整、規范申報稅則號列、價格、原產國等涉稅要素,確保稅款應繳盡繳。
《認定標準》是對海關總署公告2022年第106號中的通用標準“1年內企業無報關單涉稅要素申報不規范情形"的細化。《認定標準》中包含了5個類別10個項目的“合規申報標準”“認定存在不規范問題的標準”等內容。
三、如何認定涉稅要素申報規范標準是否達標?
根據2022年第114號公告,海關將依照《認定標準》中“認定存在不規范問題的標準”一列所載明的情形,對企業涉稅要素申報情況是否達標進行認定。
敲黑板劃重點:
“認定存在不規范問題”分為“不以少繳稅款”為認定標準和“以少繳稅款”為認定標準兩類。“不以少繳稅款”為認定標準的,包括“商品規范申報""特許權使用費申報規范性"“特殊關系確認及價格影響確認申報規范性”“公式定價結算規范性”“原產地單證申報規范性”等項目,如果認定存在不規范情形,則不達標。
“以少繳稅款”為認定標準的,包括“歸類準確性""暫定稅率、減免稅政策相關商品編號申報準確性""完稅價格申報真實性、準確性""報關單商品項'優惠貿易協定享惠’和‘原產國(地區)’申報真實準確""貿易救濟措施貨物計稅信息填報規范性”等項目,如果認定存在不規范情形但企業未造成少繳稅款,或者少繳稅款累計未超過10萬元的,則達標;如果認定存在不規范情形且企業少繳稅款累計超過10萬元的,則不達標。
舉例:
1. A企業在填報進出口貨物報關單的“規格型號”欄目時,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規范申報目錄》中有關歸類要素的要求進行填報。經海關認定,A企業存在"未規范申報"情形,但不涉及少繳稅款,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規范申報目錄》對規范申報的要求非常明確,而企業沒有嚴格遵循相關規定,出現申報差錯,因此,該企業的“涉稅要素申報規范認定標準”這一項目為不達標。
2.B企業未如實、準確申報造成歸類差錯,并造成少繳稅款5萬元,同時,填報的實施貿易救濟措施貨物計稅信息不規范造成少繳稅款1萬元。經海關認定,除“歸類準確性”“貿易救濟措施貨物計稅信息填報規范性”項目外,B 企業的其他項目未發現不規范問題,由于B企業少繳稅款累計未超過10萬元,因此,該企業的“涉稅要素申報規范認定標準”這一項目為達標。
四、其他需關注的問題
新申請和復核的高級認證企業涉稅要素申報規范標準的認定時間范圍依照《海關高級認證企業標準》規定執行。
小貼士:
良好的通關環境需要企業共同參與,企業需樹立合規申報意識,熟悉現行規章、公告等規范性文件要求,依法依規進行申報,企業要完善內控管理機制,對照涉稅要素申報規范要求,積極配合海關屬地納稅人管理,從源頭提高涉稅要素申報規范水平。
供稿單位:海關總署關稅征管司、青島海關、武漢海關、廣州海關、深圳海關
審稿單位:海關總署關稅征管司、青島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