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獲悉,《山東省碳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力爭到2023年底,山東推進碳金融發展的制度體系初步形成,轉型金融標準和激勵機制基本建立,重點工業企業碳賬戶初步建立,碳信貸、碳債券、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創新取得較大進展。到2025年底,碳資產托管、碳保險等碳金融產品破題并不斷豐富,碳交易市場參與度有效提升;碳賬戶應用場景更加多樣,初步搭建起集評價、融資、數據分析等于一體的碳金融服務平臺;碳債券融資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綠色貸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增速;碳金融體系基本形成,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征求意見稿明確了五大重點任務:
碳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行動。其中提出,拓展工業碳賬戶多場景應用。金融機構要依托碳賬戶將碳排放情況納入授信審批決策環節,融入貸款定價等信貸管理模型,探索碳效貸、能效信貸、綠色電力資產化、氣候債券、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產品。引導保險機構將碳減排量等納入投資決策體系與保費定價機制。探索依托碳賬戶對發放貸款及債券的項目進行碳效分析,對比貸前貸后的碳減排量、單位貸款碳排放強度等,形成經濟科學便捷的信貸碳效益評估體系。碳金融試點示范行動。其中提出,開展碳金融區域試點。圍繞碳賬戶、轉型金融、區域碳金融中心建設、“零碳銀行”、碳資產證券化等,在全省布局一批試點。積極爭取全國性金融機構在山東開展碳金融創新試點,高質量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支持威海市創建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引導各級金融機構支持近零碳試點及示范區建設,吸引各類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試點項目設計、改造和運營。碳交易推進行動。其中提出,培育區域環境權益交易服務市場。圍繞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交易,搭建環境權益交易與金融服務體系。支持新能源、碳匯等“零碳”“負碳”產業發展,積極開發碳匯項目和產品。探索研究森林、濕地、海洋、土壤等自然生態系統碳匯計量方法,定期組織開展森林、濕地、海洋、土壤等碳匯本底調查、碳儲量評估和潛力分析,建立碳匯補償機制,推進碳匯權益融資。碳金融支撐行動。探索建立“大數據+信用”碳金融數字服務平臺。以信用信息監管為支撐,利用碳賬戶大數據賦能,引入碳排放核查機構、環境咨詢評價機構、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征信機構等,探索建立一體化碳金融大數據平臺,共享有關數據,為企業提供銀行信貸、資本對接、融資擔保、綠色認定、政策申報等金融服務,提升碳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社會資本投入行動。構建規模化體系化綠色低碳基金群。積極對接國家低碳轉型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等各類綠色發展基金的引領作用,分級分類構建綠色低碳子基金群,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領域。鼓勵以基金直投等方式,重點支持新能源開發利用、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碳匯能力鞏固提升等項目。
以上信息源自于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立,僅供學習參考、交流之目的,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