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可是政府監管可借助的有效手段。由于認可的技術性特征,政府對節能減排的管理可以充分利用認可機構的技術能力和資源。未來,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將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推進“雙碳”標準化工作高質量發展、服務“雙碳”目標實現作出新貢獻。
	 
		認可服務“雙碳” 工作高質量發展
	 
		—訪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副主任、 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云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大力發展團體標準”。為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科學、高效地推進“雙碳”標準化工作,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于2022年5月11日正式成立。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以下簡稱認可中心)副主任、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云華,就認可如何服務“雙碳”工作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專訪。
	 
		 
		全文刊發如下: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的基本情況。
	 
		 
		陳云華: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發揮全國一盤棋的體制性優勢,各個地方、行業、領域以及專業技術機構等社會力量共同發力。這也是籌備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的初衷。
	 
		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是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團體標準委員會下設的專業委員會之一,由來自認可機構、認證機構、檢驗機構、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科研院校等方面的36名委員組成,主要負責歸口管理碳排放專業領域團體標準的立項、起草、審查和復審等技術工作。秘書處承擔單位為認可中心。
	 
		 
		記者:認可中心作為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的秘書處承擔單位,主要承擔哪些職責?
	 
		 
		陳云華:“雙碳”領域是認可中心深耕多年的戰略發展領域,為服務節能減排和綠色低碳管理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認可中心作為秘書處承擔單位,主要負責制定相應的工作程序和規則,啟動并開展相關工作,為加快推動行業資源集聚、提升“雙碳”標準化工作水平提供支撐。這些職責既是認可中心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雙碳”戰略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認可中心標準化工作進展的重要標志,對于推動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提升我國的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管理具有積極意義。
	 
		 
		記者:我國在服務“雙碳”戰略方面推出了哪些具體的認可制度?
	 
		 
		陳云華:我國已經建立起覆蓋認證機構、實驗室、檢驗機構、審定與核查機構四大門類,包含15個基本認可制度、38個專項認可制度、49個分項認可制度的認可制度體系。
	 
		其中,環境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大型可持續性管理體系、低碳產品、森林、EPA復合木制品認證機構認可,溫室氣體審定與核查機構認可,以及應用于能源之星、光伏、風電、特高壓、新能源汽車、環境檢測等領域的認可制度,為推進節能環保,促進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更加規范地服務“雙碳”發展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下一步在服務綠色發展方面,還將推出哪些新的認可制度?
	 
		 
		 
		記者:認可在助推“雙碳”標準化工作高質量發展方面,為服務政府監管和行業管理推出了哪些具體措施?
	 
		 
		除服務政府監管和行業管理外,認可還有利于在大型賽事活動中推行可持續性管理體系標準的實施及認證。例如,更好地服務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可持續性管理工作,研發建立了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制度,派出專家全程參與北京冬奧組委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的建立工作,并頒發了我國首張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證書,為北京冬奧組委踐行綠色辦奧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也積極評價“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的作用。作為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個將“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整合為一體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巴赫認為它將“有力地促進全世界參與冰雪運動”。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認可國際互認的情況。認可的國際互認是如何為促進綠色技術貿易發揮作用的?
	 
		陳云華:國際化是認可的一個基本特征。認可工作的國際互認合作有兩大組織,分別是國際認可論壇(IAF)和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它們的共同目標是:通過建立并運行全球認可多邊互認制度,增強合格評定相關國際標準和制度準則在全球實施的一致性,促進貿易便利化,為政府監管提供支撐,保護消費者和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目前,IAF/ILAC國際多邊互認協議簽約成員經濟體100多個,占到全球經濟總量的96%。CNAS代表中國簽署了15項國際多邊互認協議,與27個國家的認可機構簽署了雙邊互認協議,為我國檢驗檢測認證結果取得廣泛國際承認搭建了能力信任的平臺。
	 
		依托國際認可多邊互認體系,CNAS認可為我國檢驗檢測認證體系得到國際承認,打破綠色貿易壁壘提供了信用證明。比如,依托溫室氣體審定與核查機構認可、國際民航組織碳核查機構認可這兩項國際互認協議,我國已有7家獲認可的溫室氣體審定與核查機構被納入國際民航組織備案機構名單,具備按照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CORSIA)機制開展國際民航運輸碳排放核查的資格,保障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國家利益。
	 
		 
		記者:您對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的未來發展有什么規劃?
	 
		 
		未來,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將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做好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的工作銜接,協調相關認證機構、檢驗機構、研究機構、科研院校和相關企業的專家共同參與工作,并依托碳排放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平臺,按照團體標準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結合歸口管理的專業領域團體標準工作實際,啟動和開展相關工作,為推進“雙碳”標準化工作高質量發展、服務“雙碳”目標實現作出新貢獻。
	 
		以上信息源自于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立,僅供學習參考、交流之目的,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